google-site-verification=kQHsX0G5c-Leo6h-2qML__MlnH0_Sy9QpV_Lp5B4sHYgoogle-site-verification=favt3RhzayWvWaJ6ShEB5aT-wpo3L3QpCZAo4GtEOQU
google-site-verification=favt3RhzayWvWaJ6ShEB5aT-wpo3L3QpCZAo4GtEOQU产品描述
VDA 对冷成型扁钢产品的推荐在 VDA 239-100 材料规范中完成。除了已经介绍的领域外,该材料规范还包含双相、TRIP、复相、铁素体-贝氏体和马氏体钢。
双相钢 (DP)
双相钢的微观结构主要由铁素体和马氏体组成,并允许随着强度的增加而额外存在贝氏体。在给定的高抗拉强度下,双相钢表现出低屈服比 (Re/Rm) 和强大的加工硬化能力。因此,双相钢特别适用于具有高拉伸部分的成型操作。
具有改进成形性 (DH) 的双相钢
成形性改善的双相钢的显微组织主要由铁素体和马氏体以及少量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在给定的高抗拉强度下,双相钢表现出低屈服比 (Re/Rm) 和强大的加工硬化能力。因此,双相钢特别适用于具有高拉伸部分的成型操作。
TRIP 钢 (TR)
TRIP(相变诱导塑性)或残余奥氏体钢具有细晶粒铁素体-贝氏体微观结构,内嵌残余奥氏体。也可能存在小部分马氏体。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并导致强烈的加工硬化(TRIP 效应)。可以实现具有高均匀伸长率值的高拉伸强度。加工硬化和烘烤硬化的结合导致了高部件强度。
TRIP 钢适用于拉伸成型和深拉,其中必须考虑高压和压边力以及强大的回弹效应。
复相钢 (CP)
复相钢的特点是多相微观结构主要包含铁素体贝氏体基体,而马氏体、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珠光体可以作为附加相存在。极细晶粒的微观结构是由微合金元素的延迟再结晶或析出产生的。与双相钢相比,它们显示出更高的屈服比、更低的加工硬化性和良好的扩孔率。
铁素体-贝氏体钢 (FB)
铁素体-贝氏体钢的特征是铁素体或强化铁素体基体含有贝氏体或强化贝氏体。基体的高强度是由晶粒细化、微合金元素析出和高位错密度引起的。
马氏体钢 (MS)
马氏体钢主要是马氏体微观结构,含有少量铁素体和/或贝氏体,因此具有非常高的强度。可拉伸性有限;这些钢种更适合弯曲工艺,如滚压成型。
多相钢的命名
多相钢由轧制类型、以 MPa 为单位的最小屈服强度(缩写为“Y”)、以 MPa 为单位的最小抗拉强度(以缩写为
“T”(纵向))和钢种定义,另见上表。
示例:
VDA 239 – CR330Y590T-DP-GA50 / 50-U
冷轧双相钢,最小屈服强度 330 MPa,最小抗拉强度 590 MPa,热浸镀锌铁合金镀层,每面镀层重量至少 50 g / m²,表面质量为非外皮或内部部件。
机械性能
产品推荐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