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site-verification=kQHsX0G5c-Leo6h-2qML__MlnH0_Sy9QpV_Lp5B4sHYgoogle-site-verification=favt3RhzayWvWaJ6ShEB5aT-wpo3L3QpCZAo4GtEOQU
google-site-verification=favt3RhzayWvWaJ6ShEB5aT-wpo3L3QpCZAo4GtEOQU为满足汽车轻量化、安全环保等要求,以及节能减排的需要,高强钢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高强度钢是指含碳量在0.8%以下,合金元素含量大于或等于2.5%的碳素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铁路、汽车、船舶、压力容器等各个领域。在这篇博文中,我们将探讨高强度汽车用钢要求的分类和性能。
高强度汽车用钢是一种用于生产车辆的钢材。这种钢材比传统钢材更坚固,非常适合用于制造汽车和卡车。高强度汽车用钢可用于制造各种车辆零件,包括车架、车门和发动机部件。
顾名思义,高强度汽车用钢是一种强度较高的钢材。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主要用于制造要求强度高、抗冲击性能好的汽车零部件,如变速箱壳体、车桥、发动机曲轴等。
对高强度汽车用钢的主要要求是:
1 . 强度高:屈服强度≥700MPa,抗拉强度≥900MPa;
2、韧性好:低温冲击韧性应≥15J/cm^2;
3、焊接性好:焊接性能要好,最大焊接应力不小于屈服点的70%;
4、成型性好:成型性能要好,断裂伸长率大于20%;
5、渗碳性能好:表层含碳量应能达到0.8%~1.2%,渗碳层深度应大于2mm;
6、切削性能好:切削性能要好,切削速度不低于80m/min;
7、其他性能:除上述要求外,高强度汽车用钢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能
大多数现代汽车都是用具有高抗拉强度的钢制成的,这对于使汽车部件足够坚固以承受驾驶压力是必不可少的。这种类型的钢是通过在称为炼钢的过程中结合碳和铁制成的。
为了生产高强度汽车钢,制造商在混合物中添加了其他元素,包括锰、钼、铬、镍和钒。这些添加剂有助于提高成品的强度。添加的这些元素的量取决于钢的所需性能。例如,如果需要增加硬度,可以添加更多的锰。
一旦达到所需的成分,钢就会被铸成钢锭或轧成薄板。从那里,它可以使用不同的制造工艺(如冲压、焊接或机加工)制成各种汽车零件。
高强度汽车用钢的要求为:抗拉强度不低于620MPa,屈服强度不低于550MPa,延伸率不低于14%。钢材还必须能够承受冷加工、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和耐腐蚀性。
总之,高强度汽车用钢的要求根据其抗拉强度分为三组。第一组用于最小抗拉强度为 590 MPa 的钢材,第二组用于最小抗拉强度为 780 MPa 的钢材,第三组用于最小抗拉强度为 1180 MPa 的钢材。所有高强度汽车用钢的主要性能要求是良好的焊接性。
高强度汽车用钢是专门设计用于汽车的钢种。它通常由高碳钢合金制成,其主要目的是为车身提供额外的强度和耐用性。高强度汽车钢既可以成型也可以铸造,通常比普通钢具有更高的抗拉强度。
高强度钢是指抗拉强度在860兆帕以上的钢。屈服强度约为 480 MPa。为了获得高强度,含碳量必须低,一般在0.2%以下,有时低至0.1%。此外,在钢中加入Ti、V、Nb等一种或几种微合金元素,使热处理后的晶粒细化,从而显着提高强度和韧性。
高强钢的发展促进了汽车的轻量化和安全性能的提高。目前常用的高强钢的抗拉强度为590~1650MPa,部分特种钢甚至可达2000MPa。
汽车工程中使用的高强度钢所需的主要性能是:
(1)综合力学性能好;
(2)优良的焊接性;
(3) 良好的冷镦性能或切削性能;
(4) 应有良好的耐蚀性或采取适当的表面保护措施;
(5)为了减轻重量和节约能源,最好具有良好的成型性。
延展性是材料在拉伸应力下变形的能力。它是高强度汽车用钢的一个重要特性,因为它可以让钢材在碰撞时吸收能量,防止车身变形。
有两种类型的延展性:弹性和塑性。弹性延展性是材料在拉伸或变形后恢复其原始形状的能力。塑性延展性是材料永久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
高强度汽车用钢必须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才能满足安全标准。所需的延展性取决于钢的类型及其预期用途。例如,用于车身面板的钢材比用于悬架部件的钢材需要更高的延展性。
有几种方法可以测量延展性。最常用的方法是伸长率测试,其中将钢材样品拉伸至断裂。然后测量断裂伸长率 (EB) 并以百分比表示。
其他测量延展性的方法包括断面收缩 (RA) 测试和拉伸冲击测试 (TIT)。RA 测试测量当样品被拉伸直至断裂时,样品的横截面积减少了多少。TIT 测量样品被钝器击中时吸收的能量。
对高强度汽车用钢的要求主要取决于三个机械性能:强度、延展性和淬透性。其中,淬透性了解得最少,而且通常是高强度钢开发的限制因素。
淬透性是衡量钢材在其整个横截面上硬化能力的量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受钢的化学成分以及制造工艺的影响。一般来说,高碳钢比低碳钢更难硬化。
最常用的淬透性测量方法是洛氏 C 硬度测试。该测试测量压头穿透钢样本表面的深度。压头是一个顶角为 120° 的金刚石锥体。
从该测试中获得的硬度值仅给出淬透性的相对指示;它不能用于预测绝对硬度值。为了评估绝对硬度值,开发了数学模型,其中考虑了影响淬透性的变量(碳含量、合金元素等)。这些模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各种钢成分和热处理的硬度值。
这种钢的高强度在焊接时也存在困难,因为所需的高热输入会导致冷却和变形问题。此外,这种钢的高碳含量使其难以在不引起开裂的情况下进行焊接。
为了满足现代汽车设计的需要,钢材必须具有良好的成形性。这意味着它应该能够在不破裂的情况下成型和模塑成所需的形状。具有良好成形性的钢也称为韧性钢。
有几个因素会影响钢的可成形性,包括其成分、微观结构和晶粒尺寸。最重要的因素是构图;具体来说,就是钢中的碳含量。钢中的碳越多,它就越硬、越坚固,但延展性也越差。在为汽车应用选择合适的钢材时,必须仔细考虑这种平衡。
钢的微观结构也会影响其成型性。钢可以是铁素体或奥氏体。铁素体钢由紧密堆积在一起的小铁粒组成。这些钢坚固而坚硬,但延展性不强。奥氏体钢具有更大的晶粒结构,并且比铁素体钢更具延展性。
晶粒尺寸是评估钢的可成形性时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细晶粒钢比粗晶粒钢更具延展性。然而,细晶粒钢也更难焊接和整体加工。因此,在为应用选择合适的钢时,必须在晶粒尺寸和可成形性之间取得平衡。